“网红”城市想要“长红”应该怎么办?
21 2025-04-05 07:20:56
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长期发展,像杜邦、西门子一样良性竞争,一百年、两百年后仍屹立不倒。
单晶硅片产能过剩将是价格的致命毒药由国内、国外市场看来,光伏市场最差的表现也将是与2019年保持同水准,但是增长应该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如此来看,单晶硅片市场具有保持稳定甚至增长的可能性。
但是,也正是单晶硅片产能的大爆发,成为其价格增长的致命毒药产能绝对过剩。日前,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前三季度硅片产量99.4GW,同比增长44.3%;1-10月产量113.7GW,同比增长46.1%。对于2020年的海外市场,虽然有观点认为西班牙、澳大利亚、越南、巴西等GW级市场可能面临政策调整,市场会出现下滑,但是美国、印度、荷兰、土耳其、埃及、德国等地的装机量最差表现是保持稳定,而装机量增加是大概率。在光伏行业寡头时代来临的时期,最后正面硬刚成为必然,现今赚取更多的市场利润,积蓄后期肉搏资本,也是重要因素。未释放的产能是现今价格稳定的重要因素单晶硅片产能过剩成为2020年必然主题,那么为什么现今隆基价格如此坚挺?其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
海外市场稳定为单晶硅片价格稳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新政、海外市场为价格维稳提供可能性虽然2020年新政终稿仍未落地,但是基本思想已经确定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020年竞价项目配置工作总体思路、项目管理、竞争配置方法仍按2019年工作方案执行基于该项突破,陈永华和黄维团队继续采用离子液体MAAc作为溶剂,制备了高效稳定的二维层状钙钛矿,成为离子液体应用在钙钛矿领域的又一突破。
他告诉记者:相对于三维钙钛矿,二维层状钙钛矿的优势更显著,正在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他还表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正面临两个严峻挑战:材料和器件的稳定性以及含铅带来的毒性。张立军也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论文是关于三维全无机钙钛矿以及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而寻找并且设计出能够稳定钙钛矿结构的有机胺分子是制备层状钙钛矿电池的最大挑战。
为了验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需要把器件送至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测认证,陈永华没想到这个过程是最艰难的。在一个个分子尝试、选择以及器件制备过程中,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从12%提升到了17%。
几年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科学》评为年度国际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研究热度也随之攀升。电池效率的迅速提升,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接连几次的认证失败后,我们反复讨论、思考每一个步骤,找问题、寻根源。我们在合成层状钙钛矿时,尝试用其他有机胺分子替换常用的丁胺分子,并发现用含有硫原子的有机胺分子2(硫代甲基)乙胺时,得到的钙钛矿薄膜形貌质量都特别好,制成太阳能电池器件后光电转换效率也很高。
一个有意思的实验2017年,在一次钙钛矿学术研讨会的间隙,陈永华与张立军交流了最新的研究工作,并向其介绍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由于计算量非常大,研究人员进行了很多原子构型尝试,最终确立含硫原子有机胺分子的能量最低构型,后续结合能量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特征的分析,解释了其背后的半导体物理机制。困难来自于我们对认证工作的不熟悉。这一观点在2019年8月发表于《科学》的另一篇论文中得到证实。
陈永华回忆道:在各方的支持下,从实验想法提出、取得阶段性成果、文章投稿,到文章顺利接收,历时3年多,一路走来并不容易。陈永华还记得第一次去认证测试时,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器件完全测不出效率。
日前《自然光子学》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科研团队在高效稳定层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向的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多位学者共同完成。陈永华表示,相对于三维钙钛矿,二维层状钙钛矿的优势包括提高的耐湿性、优异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超低的自掺杂行为和显著降低的离子迁移效应等。
一支高效的合作团队除了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立军,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还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陈永华,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教授黄维,记者翻阅了相关论文后发现,这3位合作者在近一年时间内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陈永华告诉《中国科学报》,离子液体钙钛矿光伏技术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易放大、一步成膜、环境友好等突出的优点,是极具潜力的新型光伏制备技术。通过实验研究,我们采用了新型离子液体溶剂醋酸甲胺(MAAc)来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4月,陈永华和黄维团队在Chem期刊上刊发论文,报道了空气中简单一步法制备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二维层状钙钛矿可以提升材料和器件的稳定性,我们当前的工作将为其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条柳暗花明的研究之路在陈永华与张立军团队开展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深入研究的同时,黄维从实验设计、定期的讨论、文章撰写等方面对论文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努力将钙钛矿卤化物材料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发光、柔性电子等。
美国曾有科学家预测,以新型钙钛矿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或可高达50%,是目前市场上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两倍,这将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成本。陈永华告诉张立军,但这背后的微观机制并不清楚,希望能与他们团队在理论计算上开展合作
李灿团队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与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造规模化电解水制氢设备,单位制氢能耗降低至4.0~4.2度电/方氢,大幅降低了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的最高效率。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技术。
这标志着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迈出了第一步。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项目的完成对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则采用李灿团队自主研发的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该催化剂可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
其中单程甲醇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运行3000小时性能衰减小于2%。此外,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实现二氧化碳的积极减排,生产的太阳燃料甲醇为绿色甲醇,实现了零碳排放
其中单程甲醇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运行3000小时性能衰减小于2%。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则采用李灿团队自主研发的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该催化剂可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这标志着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迈出了第一步。
此外,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实现二氧化碳的积极减排,生产的太阳燃料甲醇为绿色甲醇,实现了零碳排放。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项目的完成对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技术。李灿团队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与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造规模化电解水制氢设备,单位制氢能耗降低至4.0~4.2度电/方氢,大幅降低了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的最高效率
在出海区域上,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如光伏+农业、牧业和渔业,光伏+制氢,光伏+旅游等。
但是,目前还是没有讲清楚,保障性收购是不是直接送上网,还是需要参加交易。海外淘金2019年,光伏产业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寄希望于国内电力机制的改革,希望国家在顶层设计及配套环节上做出合理规划。如晶科电力、兴业太阳能、江山控股、正泰新能源、爱康科技、熊猫绿能、顺风清洁能源等先后转让股权或出售旗下电站资产。